【Word文档】 电影芳华观后感参考模板

2021-11-18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其他
摘要:电影芳华观后感参考模板【一】  好久没有正儿八经的写影评了。不想推卸责任说没时间的屁话,确实是现在的自己过于怠惰,而且很多时候都喜欢用简练的短评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今天去看了《芳华》,突然之间觉得很受触动,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好好聊聊我的观影感受。  其实我是对冯导的电影抱着很复杂的心态去看的, ...(全文共:17168字)

电影芳华观后感参考模板【一】

  好久没有正儿八经的写影评了。不想推卸责任说没时间的屁话,确实是现在的自己过于怠惰,而且很多时候都喜欢用简练的短评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今天去看了《芳华》,突然之间觉得很受触动,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好好聊聊我的观影感受。

  其实我是对冯导的电影抱着很复杂的心态去看的,毕竟近年有很多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失望往往会降低一个人的期待值,很显然,我没想过这是一部多好的片子,但更显然,我错了。

  开场的红色字幕是这么多年越来越少见的形式,但是我却感受到了港台老电影里导演认认真真的要告诉观众,“这都是台前幕后真英雄”的感觉,也可能很多人觉得是情节所致表现什么又红又专,随你便咯。

  我记得第一幕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张国立提着油漆桶在画大字报,红色的油漆异常鲜亮。我突然意识到,芳华可能要说的,不仅仅是时代和青春了,冯小刚悄悄埋下的故事线里,从第一幕开始,就在讲他自己的故事。可能多数人不知道,冯导高中毕业就进了x军区文工团,是个舞美设计,通俗点讲就是现在美工组,所以他刚入行也是从美术组一点一点混迹开始的。我记得他在访谈节目里提过,自己曾经就是终日画大字报,爬上天桥往下看,才知道哪里画的好不好。同样的,《芳华》的原著严歌苓的出身也是文工团的军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整个片子并不矫情,但情怀处处可见的原因了吧。说到这更是想多提一嘴,黄轩扮演的刘峰给我最疼的感触,也让我觉得看到了冯小刚和黄轩本人的影子,其原因大约也是黄轩从x军区的文工团大院出来的,所以耳濡目染考上了北舞(这段历史我忘了从哪看来的,别问我可信度,我只敢保证他是x人)。所以看黄轩跳舞真的毫无违和感,我甚至在观影的时候无数次的感叹冯导太会选角,黄轩舞蹈科班出身,演技也自然,长了一张具有北方汉子的特点却又温润如玉的脸,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

  电影开场就是一段超有历史感的红色舞蹈,钟楚曦饰演的萧穗子在排练厅里几近完美舞蹈身段,镜头拉到一个逆光的角度,简直美得不像话。这也就是我特别想给摄影和后期疯狂打call的地方,一个年代感那么重的题材,却拍的帧帧美如画,后期色调把饱和度和对比度调的那么高,甚至让一个深知那个年代苦楚的年轻人,都无比为那种青春和美好而动容。《芳华》有在讽刺政治的地方,有在说明青春逝去结局萧瑟的地方,但多数是在向一个青春回忆的追溯和致敬,所以色调一直处于高饱和状态,通俗点说,蓝就是蓝红就是红绿就是绿,颜色干净纯粹饱满,仿佛那段岁月即便存在一两个人悲剧惨淡的命运,但终究是灿烂而且闪着光的。

  也不是说没有经历就没有共鸣。谁没有过青春,谁没有过集体生活,《芳华》的视角虽然选取在文工团,但故事内核,都同样是一群十六七的年轻人。苗苗饰演的何小萍从第一幕出现的时候,就带着一种灿烂却悲哀的生命力,她在火车站第一次跟刘峰敬礼的那一幕,就透漏出一种特别难以言喻的悲伤,这种悲伤可能来自刘峰之前对她家庭情况的告知,也有可能来自她脸上太过于灿烂所以显得不真实的笑容,总之好像从始至终,每一个时代里,每个人的回忆里,都有那么一个“丧的人会一直丧下去”,何小萍就是这种存在。

  ——“不完整的家庭,不干净的背景,被所有人耻笑欺辱的存在,喜欢的人从来不敢去靠近甚至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对所有人失望换来的是更加失望的发配前线,远离深爱的舞蹈看清生死的重量,却承受不起过于巨大的褒奖,父亲去世喜欢的人残疾,甚至自己也疯掉,最后在荒破中度过一生。”

  我在电影院泪流不止,仿佛每一刻都有着轻柔却浓郁的悲伤在悄悄绽开,既不炸裂也不矫情,就是安安静静的跟你讲故事,安安静静的看你哭,等你哭完再继续安安静静的讲。所以由此看出编剧和剪辑的功力,哀而不伤,每一点感情都把控的特别精准。我不是觉得何小萍惨才哭,我是觉得真实。我向来不信影视和戏剧作品里那些从谷底绝地反击突然之间一夜成就辉煌人生的故事。这世界上最多的,绝不是影视剧里那些美好而且鸡汤的happy ending,真正的生活,是多数人只能碌碌无为度过一生,永远没有能力去证明自己,去绝地反击。大多数人能在生命里完成的,不是如何成就非一般的辉煌,而是被命运迫使去卑微的活着时努力乐观坚持下去。我始终相信,好的人会越来越好,丧的人会越来越丧,感谢编剧把一个越来越丧的何小萍和刘峰,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纵使时代多么光辉耀眼不食人间烟火,总有那么些微尘要用平凡人的眼光努力的活。这才是真正的心灵鸡汤。

  在写这篇观感前我看了很多大家的影评,多数是在嘲讽冯导把一个年代题材的剧拍成了青春片,逃不了“小”的命运。把《芳华》换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了《致青春》,换到现在就是《小时代》。碰巧这些大家拿来对比的三个电影我都看过,但我确实不觉得他们有可比性。《芳华》从大体来看确实是在讲青春,确实把文革这么敏感痛苦的时间点一晃而过,随着时间消逝在讲每一个男女的命运走向和男女主半生的轮回羁绊。有人说《芳华》它在用苦难和幸福做对比,用惨状和欢快做文章。我不否认,但这种对比是真实存在而且普遍存在的。但是说到底这个故事有幸福吗?在我眼里没有。《芳华》说到底是在描述一个凄惨的时代,是在脱离了所有俗套之后用每个人的命运在讽刺这个时代。

  刘峰喜欢林丁丁,不过冲动的一抱,换做今天不值一提的举动,成了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一个优秀青年一夜之间打上烙印,从此再也抬不起头。甚至在战场上只能通过一个想要牺牲的意愿,能成为英雄让心上人哪怕有一分钟的惦念。在任何时代,我始终觉得好人没有好报,虽然我坚持让自己保持善良,但我却不信所谓的善有善报。刘峰是公认的活雷锋,也是公认的笑话,这个笑话被所有人把善意透支,看做理所当然,这个笑话被使唤去公路上抓猪,应该去接纳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像他应该去吃一锅里所有的烂饺子一样平常。这是一个会被漂亮女生腐蚀的笑话,最后残疾了成了更多人眼里的笑话。

  说起抓猪,我突然想起了《老炮儿》。冯小刚在电影里饰演的六爷最后看着那只鸵鸟在公路上飞奔,一个超现实的意向,有人说鸵鸟象征六爷本人,有人说鸵鸟代表胆小怕事。但归根结底这个鸵鸟是代表了某种含义,我更愿意相信一个被禁锢在胡同里的六爷说,“把你丫弄到这么个地方来也不容易。”所以看着它跑一个劲笑,是六爷的内心外化。那么抓猪呢?大街上人人高举旗帜,一群文艺兵从旗帜下钻过去,显得诙谐可笑,但又似乎在隐喻什么。或者说这是一种戏谑手法,让你不由得轻松起来。但这样的轻松和调侃,完全是一个陷阱。美好与悲情的冲突、反差越大,撕裂人心的力量自然就越大。

  何小萍因为看透了这个时代的人心,因为对所有人失望透顶所以理所当然的被调遣到前线,跟古时候的流放一样。一个会鼓励刘峰,会替她说话,会带动所有人唱离歌的好政委,说的最好的一句话是,“你们所有人都替我保守这个秘密,我看何小萍这出戏演到什么时候。”她反抗不了任何人,反抗不了父母的离异,反抗不了红卫兵抓了她爸,反抗不了其他女兵的欺负,反抗不了文工团对刘峰和她的不公,她的反抗只有那一句,“替我告诉林丁丁,我永远不会原谅她。”苍白又无力。她能做的,只有在月光下独舞,来纪念她死去的,凄惨的青春。

  萧穗子羡慕林丁丁眼里那种她诠释不出来的复杂情绪,是因为她自卑既没有郝淑文干部子弟的家室,也没有林丁丁那种被男生宠爱喜欢的长相气质。甚至连那个时代陈灿对她的一点点好,都让她忘乎所以认为是爱。可最后,放弃了自己藏起来的糖,放弃了妈妈买的项链,为灿做的一切,都抵不过郝淑文笑着跟她说的那句,“我们门当户对。”

  郝淑文当然也没有想到,富婆的生活意味着孤单和寂寞,在跟老友炫富的时候,所有的底气来源于她随便出得起的一千块钱,而不是幸福的家庭。但我很喜欢郝淑文结尾的那句国骂,“操你妈,你们敢打战斗英雄。” 所有的生活际遇,都会在这一刻涌上每个人的心头,时代的变化和冲撞,在这一瞬间迅速迭化起来,让人五味杂陈。这样一句粗口,让你觉得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甚至那么美好、那么正义。

  林丁丁似乎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终究会成为老友嘴里“一只假手都不愿摸”的笑料。

  石林峰不过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一个在今天这个时代被爸妈宠在怀里送进学校胆战心惊生怕学坏的年纪,却已经在战争里面目全非,临死前只想看看照料自己的护士是什么样子,果丹皮是什么味道。

  如果细究起来,那个闪着光,被人歌颂,留恋的年代却又成了每个人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时代的冲击和张力,让人物的命运,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一样,无法掌握。冯小刚用一场长达六七分钟的长镜头,将战争的残酷炸裂般推出来,那样的极其粗暴,似乎有一只大手,在将人物的命运进行搓揉。甚至没有任何过度,画面在一瞬间转向鲜血淋漓的战争现场时,我甚至冲邻座的朋友说,“太直接了。这镜头切换的太快了……”

  现实如同战争一般残酷,但这才是现实。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谁都躲不过。

  所以《芳华》真的在讲青春吗?由此不见得。

  那个时代多么美啊,文工团里的女孩子们个个面容姣好身材有致气质非凡,跳起舞来美得令人移不开眼,穿着泳衣躲雨时美好的不真实。可是那个时代又多么惨啊,每个人都抵不过时代的变迁,就连那个貌似能左右一切的政委也没料到,有一天文工团会解散,有一天伟大领袖会纷纷如星辰一般陨落。

  我对音乐没有太多了解,能说的只是觉得冯导很会做情绪的递进。每一次的音效都恰到好处,我在思考这些的时候影片中的音乐旋律《世上有朵美丽的花》还在耳畔久久回荡……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的心里很复杂,一直等到字幕结束,等到下一场的客人开始进场,才想到要离开。我问同坐的朋友,“你什么感觉。”

  “我很难受,但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嗯,我相信这才是我心里的标准答案。因为我也感觉有什么话想说,却又说不出什么来,《芳华》像它讲述的时代背景讲述的故事一样,给了我们帧帧美如画的视觉感受,给了我们不炸裂却又难掩的泪点,却终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情绪和感受。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会对不同的片段记忆犹新,会有不同的理解吧。但强烈的带入感,将会超越身份、年龄甚至时代,让观影者在电影中触摸到一种美好的情绪。至少我觉得很高级。

  我觉得《芳华》既是有过军队文工团经历的冯小刚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部怀旧之作,也是他在以这种艺术方式向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的致敬之作。有位哲人说过,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被时代遗忘的悲凉透彻心扉,但人性的美好,却又如一抹温暖的亮色,让人重获生活的勇气。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矫正我们被过度商业化的情感和生活,我们需要打捞沉没在时代水底的美好人性,我们需要反思我们过往的粗粝和愤激,我们更需要用一场酣畅的泪水来洗涤我们麻木了的情感。这一点,《芳华》做到了。

  感觉自己说了很多。又感觉自己什么也没说。我不能把发着光的,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样美好的青春展示出来,也描绘不出我觉得后期渲染做的太精致的色调,甚至我都说不清我为什么会在刘峰去医院看望得了神经病的何小萍时,仅仅一句,“小萍你怎么了,我是刘峰啊”就泪流满面。我能说的,只有一些浅显的感受,比起大家,可能多了些稚气和平凡吧。感谢《芳华》让我愿意再次写点什么。

电影芳华观后感参考模板【二】

  冯小刚把严歌苓的《芳华》拍出了比小说更有视觉冲击的震撼力,电影院里,看哭一众看客,雾眼朦胧处,皆是写满故事的脸。是啊,没有故事的人,是不会哭的,冯导不愧是擅长用画面叙事打动观众内心隐密的大导演,包括他的《老炮儿》,彼片一出,激起多少隐在市井烟火里的老炮儿的唏嘘。

  那个年代的青春,太过清纯,可那个年代的风云,太过诡异,于 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就有了比这个年代出生就霓虹的人,多了一层更跌宕的人生起伏。就像小说《芳华》里,作者所说的:黑色,最丰富,最复杂,最宽容的颜色,它容纳了最冷和最暖色谱,由此把一切色彩推向极致。

  听说,编剧时,严歌苓起了至少三个片名,冯导一眼就相中“芳华”二字。冯小刚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真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多好的名字:芳华。不由就让人想到青春的美,花一样的年华,芳香,易逝,刹那的珍贵。因为短暂易逝,也就成就了永恒。因而,看完电影的我,泪光烁烁里,没有感慨自己的芳华曾经沧海难为水,却脑海里不由冒出几个清晰的人影,引出埋在少年记忆里的他们带殇的芳华。

  我出生的山乡,或许离齐国故都近,卧虎藏龙者众多,虽相对别处,物质生活要贫寒一些,可老百姓吃煎饼就咸菜,啃地瓜干喝玉米糊糊的日子里,却有着一种耐琢磨的文化底韵。 有一例可寻,那就是,在那时不时还添不饱肚子的穷山僻壤处,竟还有一个二胡扬琴唢呐锣鼓等家伙什和演戏行头齐全的戏班子。我们老家有一传统戏种“吕剧”,这个戏班子就专唱吕剧。

  这个专唱吕剧的戏班子,也不知成于何年何月,啥人组织发起的,单知晓 ,舞台上那些化了漂亮的戏妆,着了抖抖索索的戏衣,媚眼横飞,俊秀倜傥 ,唱腔婉转的演员,可都是四邻八村的农民;可他们的穿着打扮,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绝不输当下电视里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员。在我很小的记忆里,趴在父亲背上去听戏,似乎到现在想想,也感觉是最幸福最浪漫的事。

  那些上了妆的小姐公子,把我迷的,看完戏,久久不肯离去,还曾央求父亲带我去后台看看,那戏上的小姐公子下台后都是什么样子的;回家后则意犹未尽,穿了父亲 的白衬衣挥着长长的衣袖,咦咦呀呀的一个劲瞎模仿。唱戏的感觉,有点飘飘若仙。

  我那时候,最喜欢扮相上的一个脆生生的公子,无论是戴着白色书生帽,穿着白色戏服,上面绣着一丛新绿的竹子;还是头发束在头顶,绑一个粉白的长绸带,穿同粉的上面绣着一丛墨兰的戏服;那丹凤眼微微上吊,顾盼生风,五官阔朗,妆容精致,一点儿不马虎,一出场,气宇轩昂,一开腔,字正腔圆,音宇宏丽,从内到外凝然一股英气。不用说把富家小姐迷的后花园私会,就是我这六七岁的小丫头,都眼睛追着他的身影,整个晚上,心再容不下旁个。

  回家心心念念不忘这位“公子”。一日,与母亲去供销社买东西,出来,碰上一位穿着黄底子白碎花衬衣,青的确良裤子,干净的青布鞋,一对麻花辫垂在两肩上,眉眼少女子的弱态而多一些男子英气的俊秀女子,跟母亲打招呼,然后低头冲我和气的笑了笑,我看到那净丽的笑脸,总觉的有点眼熟,可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等她与母亲说了会话,两下散去,我才问母亲,那位大姐姐是谁,母亲说,你不是天天念叨那戏里的公子吗,怎么,演他的人到眼前不认识了?哎哟!听母亲如此说,当时就瞪圆了眼睛,女的扮男的竟这么英俊!

  后来,这位在台上女扮男装,倾倒一众看客的女青年,出嫁了,嫁到我们村,那男的在公社木器厂上班,眉眼舒朗,与她倒也般配,但不知为么,我小小年纪的心里却莫名有些失落感。之后时常看到她,全然一副农村妇女的打扮,不是肩上扛了农具要去地里干活,就是胳膊肘挎了盛粮的簸箕与石碾上碾粮,不过落在一众灰头土脸的女人堆里,还是难掩她独特的气质,而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总是她在戏台上那飘逸俊秀颇有英武之气的公子貌。后来看《女驸马》不由的就会想到她。不知烟火深处的她,夜里辗转是否梦回舞台,那里可盛着她一世芳华啊!

  脑海里依稀还有这么一位丽影。那芳华正貌的她,可称得上是大家闺秀。人不仅长得端庄秀丽,穿戴整洁,凝脂般的肤色,在那个山里一群还穿补丁衣服的女孩子中,真是鹤立鸡群,且巧笑倩兮,言语温婉得体,很不像是出生农家。我常痴想,她若演戏,不用化妆就是一位极美的小姐。还曾为此问过母亲:那位娟姐姐长得那么美,怎么不去演戏呢?母亲说,她们家家风严谨,父母比较传统,可不会让她抛头露面的。

  我知道她住的房子有高高的门楼,我进去过,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的,最外面的院落,还曾养着一头毛驴,有一盘石磨,就像书中描述的解放前的大户人家。她的母亲,也是位皮肤白皙,中年的眉眼里,还透着美人影子的女人。她的父亲,似乎在公社里任什么职,个子很高,有些瘦,穿的蓝布x装,左侧的上衣口袋里总是别着钢笔,走路衣服后摆摇来晃去的,瘦削的脸上有着不苟言笑的素寂。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宽宽的四季河,常年有清水从山里流下,成了河两岸村民浆洗乘凉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这位娟姐姐是位极爱干净的女子,我们放学上学,经常见她独自在河上游,离桥挺远的地方,洗个不停。有时候,我吃完午饭去上学,会看见放学就在这里洗衣服的娟姐姐,还在那洗衣服,只是,她旁边多了位着青布装的男子,远望去背影非常魁梧;此时的娟姐姐,似乎是快乐的,灿烂的阳光下,看到她因笑而前仰后合,那男子似乎喜欢看娟姐姐笑,手里拧着衣服,头却朝向娟姐姐。有段时间,经常看到这一幕,我觉得这是放学上学路上最有趣让心情最愉悦的一景。有时候路上碰到娟姐姐,总见她眉含情唇含笑,走路都是轻盈的似河边的杨柳。那时刻,我真有种想快快长大的感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温馨浪漫的一幕再没出现过。小孩心头便有了惦记,留了心,终有一日,问母亲,怎么好长时间不见那位爱干净的娟姐姐去洗衣服了?母亲说,她被她父母软禁起来了。为什么?!少年的脑海里,听到软禁一词颇为惊讶。因为她和河对岸那个村的一个男青年要好,她父母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呢?那家实在太穷了,那男青年除了会唱两句戏,平时就是个种地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娟姐姐出嫁了。听说嫁了位军人。那个年代,嫁军人是时尚。再后来,见过一次出嫁了的娟姐姐,头发烫了卷,穿戴洋气,衬得人少了清丽而多了少妇的妩媚,只是脸上不见那盈盈笑意了,眉眼间似乎氤氲着一种说不上来的情愫,感觉人呆了不少。不过,她应是幸福的。后来听说她去了x,做了官太太,有一双儿女,只是不怎么回山里来了。现在的她,也应是奶奶辈了,不知魂牵梦绕里,有没有家乡那一条小河,还有那河水倒影里一对纯情男女?

  这是无疾而终的爱情。只不过在他们青春的画布上,有可能滑下了深深的墨痕而已。可有那性子刚烈的,就没有这么和风细雨的惆怅;那是小学三年级的秋天吗,有些记不清了,但清晰地记着的是,玉米长势最旺的时候,一对热恋的男女,因为双方家里阻挠,而喝了剧毒浓药,相互抱在一起,惨死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这事,当时,轰动不小。大人们边议论着此事时,边叹息不已“唉!真是可惜了两个年轻人!”

  我听说此事时,骇得好长时间不敢走夜路,脑海里,总是萦绕着他们在戏台上飘逸的身影。少年清浅的心里,对死还是有天生的恐惧感的,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们怎么就那么无畏于死亡?!男青年长的一表人材,他弟弟我认识,是父亲单位的司机,虎头虎脑,机灵能干,中等个,性格开朗;女青年长的也是百里挑一的俊,戏台上常演女一号的角,俩人是邻村的,在戏班里唱戏唱出感情了,只是好像两家成分不好,双方父母互相瞧不上,就苦了这对相爱的人了。想起他们,正当青春年华,却以那么一种方式结束了生命,我小小的人儿也不禁在心里,一个劲地惋惜,年纪轻轻的就这么死了,太不值得了!怎么不会学戏里的人物,出逃呢?逃哪里也比死了强。我那时候,正迷《水浒传》。

  现在想,那时候人小看的书不多,还不会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这么豪迈的话,要不,我或许说的更豪情。但我没有说得出的豪情,却真有人去做了。在我脑海里,这位女子,最突出的一点,不是她相貌个子在一帮山里女孩中都特别出挑,而是她的一对乌黑油亮的大长辫子,着实让也是女孩的我羡慕的不行。她秀眉大眼,鼻梁端正,皮肤成健康的红润色,挺拨的身姿,若放在现在,绝好的模特,山里的女孩,从小什么活都干,所以,很少豆芽菜。她是学校的运动健将,长跑,跳高,虎虎生风,生气勃勃,常拿第一;走路都一阵风似的,风风火火,听说在家一众五个兄弟姐们中,也是最能干的一位。上学晚,到初中就成十六七的大姑娘了,自然情窦大开,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有妇之夫,父母知晓后,打骂,圈禁,她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被关在家里的她,撬开窗子跑了!在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相对贫穷落后的山里,这一做法,颇有些惊世骇俗,所以轰动也不小。

  这轰动可比那轰动要让人兴奋的多。因为,这样跑出去,还有后续的故事,让大家期待。听说,跑出去的女子,真有点“闯九州”的架式,什么工都打,任凭道听途说的乡亲们渲染,反正她的青春,真是折腾地够精彩,虽然最后也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并与父母和解,过年过节提了大包小包,带了孩子老公风风光光回来。她之所以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印象,也许就是她活力叛逆的青春,呈现出的,洒脱率性和稀有的胆量,让少年孤陋寡闻的我,又见识了一段不一般的芳华故事吧?

  都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可戏哪有人生精彩。后来也融在精彩人生里的我,却越来越怀念那小时候看戏的时光,和那戏台子上锣鼓唢呐催唱的虚幻故事,以及台子上他们缤纷的芳华。我常想,他们大概最后都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戏台子上的时光,是不是就是他们一生最美的记忆?就像电影《芳华》里,那帮年青人在文工团的时光。而这一舞台穿绫罗戴珠冠,咦咦呀呀浸在一种虚化的美好里的演员,又是如何与残酷的现实生活转化的呢?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