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党课: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加快构建新发发展格局

2024-08-03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其他
摘要:党课: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加快构建新发发展格局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 ...(全文共:4396字)

党课: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加快构建新发发展格局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XXX、XXX、XXX、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XXX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为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加快构建新发发展格局。

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是生产力中技术最前沿、辐射带动力最强劲、对经济体系影响最突出的部分。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不在于有无科技创新,而在于科技创新所占的比重与地位。传统生产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科技创新,只是科技创新在其中的作用相对较弱,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与之相比,新质生产力高度依赖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因而由科技创新转化而成的生产力更具新颖性,更易对经济体系产生质变效应。从概念上看,新质生产力在具体产业层面,集中于技术前沿、具备较强生产率提升潜力、辐射力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的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度高、对其他产业或者产业环节生产效率带动力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或者产业环节。可以看出,新质生产力分布的重点产业领域或者产业环节,要么是在技术与产业两个维度均未完全成熟甚至处于萌芽状态,但是对整个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具有重大影响力,并有望壮大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要么是当前制约我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这一环节的突破将大幅提升所在产业的整体供给效率,从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由中间低端环节向两侧高端环节跃迁。在微观层面,体现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档次提升,以及企业由低成本竞争力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转变。

(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对各种不同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即劳动力三要素)的创新体系。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应推动这三者及其组合的优化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不是简单强调生产技术及技术设备(劳动资料)的创新及更新,更包括材料(劳动对象)创新、各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不仅强调单一因素的创新与提升,更加强调三者作为组合所形成的综合效应。因此,从横向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涉及众多因素。就劳动者而言,新质生产力需要与其要求适应的劳动者群体,在结构上表现为较高比重的创新性劳动者,而创新型劳动者又包括科研工作者、工程师、技术工人以及企业家、高端管理人才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从纵向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包括从科学理论探索到最终商用产品与服务在内的科技创新与企业销售生产全链条,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从萌芽到价值实现状态的全进程。同时,与以前的科技创新活动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成果的最终价值实现,这对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效率要求更高。考虑到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研发活动失败率高,因而要提高其成功率特别是促进科技创新水平动态提升,就需要对生产性要素配置状况进行持续的系统优化,特别是对各种因素背后的深层因素进行有效改革。

(三)具备绿色底蕴。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全方位促进产业绿色化、达到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其内在使命。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并加快其扩散步伐,不仅降低单位产出下的各种资源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还能有效控制各种资源能源消费总量与污染排放总量,促进20**年碳排放达峰与2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从我国绿色发展状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色发展深入人心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国在节能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从能耗效率指标看,20**年我国每吨标准煤创造的GDP为1.3393万元,20**年这一数值提升为2.237万元,名义上提高了2/3左右。但是,整体来看,与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相比,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问题依然严峻。从能源消费总量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41,000万吨标准煤,比20**年(402,138万吨标准煤)提高了34.5%,年均增长率为3.0%,尽管比之前10年(20**年到20**年能源消费总量提高了137.1%,年均增长率为9.0%)明显下降,但是总量依然在持续扩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虽然能源消费总量中也包含了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且其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如20**年达到26.4%,但是整体来看,煤炭、原油、天然气等整体消费量依然处于增加趋势。总之,要在经济保持5%以上增速、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前提下,2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挑战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减少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实现碳达峰目标至关重要。首先,新质生产力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收益为特征,具备绿色底蕴。新质生产力以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是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其发展必然将大幅提升能源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排放量,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水平。其次,绿色科技、绿色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与技术普及将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的绿色含量。以节能环保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科技以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不仅本身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而且还能通过改造优化其他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进绿色发展。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这体现为在保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前提下,不断提升第三产业规模与比重,从而降低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应该说,我国在当前的工业化进程中存在“过度去工业化”问题[7],即世界主要国家在我国同等发展程度时,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下降速度都不及我国快[8]。这就意味着我国工业比重过快下降是不正常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振。但是,从长期来说,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工业比重下降以及服务业比重上升的进程,这在客观上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即便是公认的不存在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德国与日本,虽然保持了极高的工业竞争力与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其工业比重也低于服务业。相较于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能耗、污染排放水平较低,因而其比重提高会增进产业发展绿色水平。同时,在各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则体现为高端环节比重的提高,这也会降低对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之所以具备高消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特点,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集中于产业低端环节,而产业结构升级将使经济发展摆脱对低端环节的依赖,从而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