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2020-08-19  |   格式:DOC  |   分类: 写作技巧 > 其他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 ...(全文共:5837字)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一、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我说: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于是纷纷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学生量出了数学课本、课桌、文具盒、黑板表面的周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喜爱、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早上,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好再来的包子。”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早上,他家卖了56个,3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的研究是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但生活中有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苏教版第六册有这样一道题:3个大筐可以装90千克苹果,2个小筐可以装50千克苹果。果园里采了400千克苹果,用哪一种筐装比较合适?为什么?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先分别算出每个大筐、小筐各装多少千克。大筐90÷3=30(千克);小筐50÷2=25(千克)。再经过试验发现;400÷25=16(个),用16个小筐正好装完。因此,用小筐装比较合适。然而,有同学表示异议:大筐装也合适。400÷30=13(个)……10(千克)。这样只要14个大筐,用的筐数比小筐少。有学生附和,有学生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用大筐装,有一个大筐装不满”,我说:“对,如果从正好装满的角度考虑,用小筐比较合适,如果从筐少的角度考虑,用大筐比较合适。”我话音刚落,又有同学站起来说:“也可以用13个大筐和一个小筐”。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提出的此种组合方案有新意,同时又提示:“问题是怎么问的——用那一种筐装比较合适。”同学们认为只能用选用一种筐装。突然,又有同学倏地站起来:“问题换作,‘怎样装比较合适’会更好。”教材的问题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大胆地质疑,这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新课标的教学境界吗?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小数的乘法计算时,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离不开小数,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小数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就让他们算一算:一块面包1.20元,2块面包多少元?5块面包呢?……结果,这节课教学效果出奇得好,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习困难生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轻松的接受了新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会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指出“要重视从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数学将成为这个世纪每位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会感到亲切,会更有兴趣。

  数学课本中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都以发生在我们身边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更好地启发我们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帮助我们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我们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那么同学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多地创设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让我们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很有用”,它是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所证明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在小学阶段,不是每一位同学们能真切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一一对应,在不知不觉中学握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百分数时,可以请爸爸妈妈指导我们有意识地从报纸、电视上搜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从收集的素材中认识百分数的义,学习百分数的知识。这时学习到的关于百分数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生活实际中有关的情境再现时,同学们就能快速地用百分数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